温度对8-羟基喹啉在水中溶解度的影响
发表时间:2025-04-218-羟基喹啉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趋势,其溶解过程为吸热反应,具体影响如下:
一、核心规律:温度升高,溶解度增大
低温(0~20℃):溶解度极低,接近微溶状态。
0℃时约为 0.06 g/L,室温(20℃)时仅升至0.14g/L,几乎不溶于水。
中温(40~60℃):溶解度明显提升。
40℃时约 0.32 g/L(室温的 2.3倍),60℃时达 0.65g/L,呈指数级增长趋势。
高温(80~100℃):溶解度显著增加。
80℃时约 1.20 g/L,接近易溶门槛(1g/L);沸水(100℃)中可达2.00g/L,为室温的14倍以上。
二、影响机制
1. 分子间作用力改变:
8-羟基喹啉分子含疏水性吡啶环和极性羟基(-OH),低温下分子间氢键和π-π堆积作用强,阻碍溶解;
升温破坏分子间作用力,促进羟基与水分子形成氢键,提升溶剂化能力。
2. 热力学驱动:
溶解过程焓变(ΔH)为正(吸热),根据勒夏特列原理,升温推动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,溶解度增大。
三、实际应用场景
重结晶提纯:利用高温溶解、低温析出特性纯化8-羟基喹啉(如趁热过滤后冷却结晶)。
药物制剂:
外用制剂(如软膏)利用室温低溶解度实现缓慢释放;
水溶液剂需高温辅助溶解或通过成盐(如硫酸盐水溶性更高)提高溶解性。
化学分析:作为金属螯合剂时,微热(如40~60℃)可加速与 Al³⁺、Mg²⁺等的螯合反应。
四、注意事项
温度上限:超过100℃可能导致分解,需避免长时间高温。
pH协同作用:酸性条件下分子型占比高,溶解度略高于中性水,但温度仍是主导因素。
温度是调控8-羟基喹啉水溶性的关键参数,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工艺需求选择适宜温度,并注意稳定性与其他条件(如 pH)的协同优化。
本文来源于黄骅市信诺立兴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http://www.xnlxgroup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