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-羟基喹啉基抗菌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
发表时间:2025-08-22一、8-羟基喹啉基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
8-羟基喹啉(8-HQ)是一种含氮杂环化合物,其分子结构中的羟基和喹啉环可通过配位作用与金属离子(如 Cu²⁺、Zn²⁺、Ag⁺等)结合,形成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配合物,且毒性较低、生物相容性较好。基于这一特性,8-羟基喹啉基抗菌材料的制备主要通过化学修饰、复合掺杂或表面接枝等方式,将8-羟基喹啉或其金属配合物引入基材中,具体方法如下:
直接共混法
将8-羟基喹啉或其金属配合物(如8-羟基喹啉铜、8-羟基喹啉锌)与聚合物基材(如聚乙烯、聚氨酯、聚乳酸等)通过熔融共混或溶液共混的方式混合,再经注塑、纺丝等工艺制成薄膜、纤维或成型制品。该方法操作简单,适用于大规模生产,但需控制抗菌剂的分散性,避免团聚影响材料力学性能,例如,将8-羟基喹啉铜与医用硅胶共混,可制备具有长效抗菌性的导管材料。
化学接枝法
通过化学反应将8-羟基喹啉基团共价键合到基材表面或分子链上,提高抗菌剂与基材的结合力,减少溶出流失,例如,利用羟基与异氰酸酯的反应,8-羟基喹啉接枝到聚氨酯分子链上,或通过硅烷偶联剂将其修饰到金属(如钛合金)或陶瓷表面,形成稳定的抗菌涂层,该方法可显著提升材料的抗菌耐久性,尤其适用于长期植入式医疗器械。
负载型复合制备法
将8-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负载到多孔载体(如介孔二氧化硅、石墨烯、纳米纤维素)中,再将载体与基材复合。多孔载体不仅能提高抗菌剂的分散性,还可通过缓释作用控制抗菌成分的释放速率,实现“长效抗菌”,例如,将8-羟基喹啉银负载到介孔SiO₂中,再掺入聚己内酯(PCL)制备抗菌缝合线,可减少银离子的暴释,降低细胞毒性。
二、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
8-羟基喹啉基抗菌材料凭借其广谱抗菌性(对细菌、真菌、支原体等均有效)、低生物毒性及良好的材料相容性,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,主要集中在以下场景:
体表与介入类器械
医用敷料:将8-羟基喹啉锌接枝到羧甲基纤维素或海藻酸盐纤维上制备抗菌敷料,可抑制伤口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等致病菌,同时促进肉芽组织生长,加速愈合。
导尿管与输液管:通过共混或涂层方式将8-羟基喹啉铜引入聚氨酯导管材料,可减少导管表面细菌生物膜的形成,降低尿路感染(UTI)的发生率 —— 这是长期留置导管患者的常见并发症。
植入式医疗器械
骨科植入物:在钛合金人工关节表面通过硅烷偶联剂修饰8-羟基喹啉铜涂层,既能抑制植入部位的细菌感染(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骨髓炎),又不影响骨细胞的黏附与增殖,兼顾抗菌性与骨整合能力。
心脏支架:将8-羟基喹啉银负载到可降解聚合物(如聚乳酸-羟基乙酸共聚物,PLGA)支架表面,可在支架降解过程中缓慢释放银离子,抑制支架植入后血管内的细菌定植,同时避免传统抗生素涂层的耐药性问题。
消毒与防护用品
抗菌手套:在天然橡胶或丁腈橡胶中掺入8-羟基喹啉锌,可赋予手套抗菌性能,减少医护人员与患者接触时的交叉感染风险。
表面消毒剂载体:将8-羟基喹啉基材料制成抗菌海绵或擦拭布,用于医疗器械表面的消毒,其抗菌成分可通过接触杀灭表面附着的微生物,且残留性低,对设备无腐蚀。
三、优势与挑战
优势:相比传统银系抗菌材料,8-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的细胞毒性更低,且不易引发细菌耐药性;通过化学接枝或负载型制备,可实现抗菌性能与基材力学性能的平衡。
挑战:部分8-羟基喹啉衍生物在水中的溶解性较差,可能影响抗菌成分的释放效率;长期使用的生物安全性(如代谢产物毒性)仍需进一步验证。
未来,通过分子结构修饰(如引入亲水性基团改善溶解性)、智能化缓释系统设计(如响应pH或细菌代谢物的释放机制),8-羟基喹啉基抗菌材料有望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实现更广泛的应用。
本文来源于黄骅市信诺立兴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http://www.xnlxgroup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