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
 
信诺立兴(黄骅市)集团股份有限公司
MENU Close 公司首页 公司介绍 公司动态 证书荣誉 联系方式 在线留言 企业公告
您当前的位置: 网站首页 > 公司动态 >8-羟基喹啉在印染工艺中的pH缓冲作用及其应用案例
公司动态

8-羟基喹啉在印染工艺中的pH缓冲作用及其应用案例

发表时间:2025-09-11

在印染工艺中,染浴的 pH 值是影响染色均匀性、色牢度及染料利用率的核心参数之一。多数染料(如活性染料、酸性染料)的上染速率、固色效率与纤维(棉、毛、丝等)的吸附性能均对 pH 值变化高度敏感,若染浴 pH 值波动超过 ±0.5,易导致染色不均、色光偏移甚至批次色差问题。8-羟基喹啉(化学分子式 CHNO)作为一种兼具螯合能力与酸碱调节特性的有机化合物,在印染体系中可通过分子结构中的功能性基团实现稳定染浴 pH 值的作用,同时辅助提升染色效果,其 pH 缓冲机制与应用场景具有明确的工艺适配性。

一、pH缓冲作用机制

8-羟基喹啉的缓冲能力源于其分子结构中酚羟基(-OH)与吡啶氮原子(-N=) 的协同作用,二者在不同 pH 环境下可发生可逆的质子转移,形成稳定的共轭酸碱对,从而抑制染浴 pH 值的剧烈波动,具体机制可从分子作用与体系调节两个层面解析:

1. 分子层面:共轭酸碱对的可逆质子转移

8-羟基喹啉分子中,酚羟基的羟基氢(H⁺)具有一定酸性,在碱性条件下可解离为H⁺与酚氧负离子(-O⁻);同时,吡啶环上的氮原子具有孤对电子,在酸性条件下可结合H⁺形成质子化的铵离子(-NH=),这“解离-结合”的可逆性使8-羟基喹啉在染浴中形成“8-羟基喹啉/8-羟基喹啉负离子”“质子化8-羟基喹啉/8-羟基喹啉”两组共轭酸碱对,覆盖pH4-9的区间(与多数印染工艺的适宜pH范围重合)。当染浴中因染料水解、纤维吸附或助剂反应导致H⁺浓度升高(pH降低)时,吡啶氮原子会主动结合H⁺,消耗体系中的酸性物质;若OH⁻浓度升高(pH升高),酚羟基则会解离释放H⁺,中和过量的碱性物质,通过这一动态平衡实现pH值的稳定。

2. 体系层面:螯合杂质离子,减少pH干扰源

印染用水或织物前处理残留的金属离子(如Fe³⁺、Cu²⁺、Ca²⁺)不仅会与染料结合形成色淀(影响色光),还可能催化染料水解(如活性染料的碱性水解),间接导致染浴pH值波动。8-羟基喹啉的分子结构(含酚氧负离子与吡啶氮)可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五元螯合物,将金属离子“固定”为惰性形态,避免其参与染料水解或纤维吸附反应,从源头减少 pH 值波动的干扰因素,进一步强化缓冲效果。

二、在印染工艺中的应用案例

8-羟基喹啉的缓冲特性与螯合能力使其在不同染料类型、不同纤维材质的印染场景中均有应用,尤其适用于对pH值敏感、对色牢度要求高的工艺,以下为典型应用案例:

1. 活性染料染棉织物的pH稳定应用

活性染料染棉需在碱性条件下(pH10-11)实现染料与纤维的共价结合(固色反应),但碱性过强或pH波动会导致染料过度水解(生成水解染料,无法与纤维结合),降低固色率并产生浮色(影响水洗牢度)。传统工艺中常用碳酸钠 - 碳酸氢钠缓冲体系,但该体系在高温(60-80℃)下易因CO₂逸出导致pH值骤降,需频繁补加碱剂。

在该工艺中加入0.1%-0.3%(相对于染料质量)的8-羟基喹啉后,其共轭酸碱对可在pH10-11区间形成稳定缓冲,即使高温下也能抑制 pH 波动(波动范围控制在±0.3内);同时,它可螯合水中的Fe³⁺(避免其催化染料水解),使固色率从传统工艺的85%-90%提升至92%-95%,水洗牢度(GB/T 3921-2008)从3级提升至4级,且减少了碱剂补加次数,降低了工艺复杂度。

2. 酸性染料染羊毛织物的色光控制应用

羊毛纤维为蛋白质纤维,酸性染料染羊毛需在酸性条件下(pH3.5-5.0)通过“染料-纤维”的离子键结合上染,若pH值过低(<3.5),羊毛纤维会过度质子化(-NH₃⁺浓度过高),导致染料上染过快,出现“染色不匀”;若pH值过高(>5.0),离子键结合力减弱,染料上染率下降,色光偏浅。

某毛纺企业在酸性染料染羊毛工艺中,用8-羟基喹啉(0.2%+乙酸”替代传统单一乙酸调节体系,8-羟基喹啉的缓冲作用使染浴pH值稳定在4.0-4.2,避免了羊毛纤维因pH波动出现的“局部过染”;同时,其螯合能力可去除羊毛前处理残留的Cu²⁺(羊毛自身含微量Cu²⁺,易导致色光偏暗),使染后羊毛织物的色光偏差(ΔE)从传统工艺的1.5-2.0降至0.8-1.2,满足高端羊毛面料(如羊毛西装面料)对色光一致性的严苛要求。

3. 分散染料染涤纶织物的高温pH缓冲应用

分散染料染涤纶需在高温高压条件下(130℃、0.3MPa)实现染料溶解与纤维渗透,此时染浴若因水质硬度(Ca²⁺、Mg²⁺)或助剂分解导致pH波动,易使分散染料聚集(影响上染均匀性),甚至导致涤纶纤维水解(影响强力)。传统工艺中常用磷酸二氢钠 - 磷酸氢二钠缓冲体系,但该体系在 130℃高温下缓冲能力减弱,pH易向酸性偏移。

在该工艺中加入0.15%-0.25%8-羟基喹啉后,其耐高温的共轭酸碱对可在pH5.5-6.5(分散染料染涤纶的适宜pH区间)保持稳定缓冲,即使130℃下pH波动仍<±0.2;同时,它螯合 Ca²⁺、Mg²⁺,避免其与分散染料形成聚集体,使染后涤纶织物的匀染性(灰卡评级)从 4 级提升至 4-5 级,且纤维强力损失率从5%-8%降至2%-3%

三、应用优势与注意事项

1. 核心应用优势

相较于传统无机缓冲剂(如碳酸盐、磷酸盐),8-羟基喹啉的优势体现在三方面:一是缓冲区间与多数印染工艺匹配度高(pH4-9),适配活性、酸性、分散等多类染料;二是兼具缓冲与螯合功能,可同步解决pH波动与金属离子干扰问题,简化助剂体系;三是耐高温、耐水解,在高温染色(如涤纶高温高压染)中仍能保持稳定性能,避免传统缓冲剂的高温失效问题。

2. 关键注意事项

用量控制:8-羟基喹啉用量需根据染料类型与纤维材质调整(通常 0.1%-0.3%),过量可能导致染浴轻微泛黄(尤其浅色织物),需通过小样试验确定适宜的用量;

配伍性:需避免与强氧化剂(如漂白剂)共用,强氧化剂可能破坏8-羟基喹啉的分子结构,导致缓冲能力失效;

环保性:8-羟基喹啉生物降解性一般,需关注印染废水的后续处理(如通过混凝、吸附工艺去除),避免对水环境造成影响。

本文来源于黄骅市信诺立兴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http://www.xnlxgroup.com/

热门搜索: 8-羟基喹啉 双醚芴丙烯酸酯 吲哚生产厂家 喹啉酸 环氧基双酚芴 双酚芴 双醚芴